小程序美工 边缘的推拉:世界政治中的无意扩张|国政学人
边缘的推拉:世界政治中的无意扩张小程序美工
图片小程序美工
作者:Nicholas Anderson, 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兴趣包括大国政治、领土冲突和扩张、传统军事行动、网络安全和东亚国际关系。
来源:Anderson, Nicholas D. “Push and Pull on the Periphery: Inadvertent Expansion in World Politic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47, No. 3, 2023, pp. 136–73.
导读
中国有句古话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场上的战机通常是转瞬即逝的,为了不延误战机,在外的将领可以随机应变,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不遵守君王的命令。虽然这句古话说的是行军打仗,但这种情况在古代帝国或国家的领土扩张中也并不少见。受古代的技术条件等限制,首都的领导人通常很难快速联系到边缘的代理人,再加之信息差等原因,就会出现边缘代理人未经领导人授权就采取的“无意扩张”。作者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大国扩张中的四分之一都是无意扩张。那么,无意扩张与有意扩张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无意扩张?本文便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答。
作者定义的无意扩张是,由处于国家或帝国边缘的行为体所计划和实施的,没有位于首都的中央领导人的授权的领土扩张。在无意扩张的理论小程序美工方面,作者认为领导人对边缘代理人的控制程度,无意扩张带来的沉没成本因素对领导人的限制,以及地缘政治风险这三个要素会最终决定无意扩张是否成功还是失败。在实证方面,作者采用了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的结合充分检验了自己的理论。本文是作者基于其在耶鲁大学的博士论文撰写而成,译者认为本文不仅在理论方面有所贡献,对于我们学习怎样撰写学位论文也是大有裨益。
引言
为何大国会进行领土扩张?虽然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千差万别,但这些理论的共同点是,领土扩张是由身处强大国家首都的领导人的有意之举。许多大国扩张的历史记录并不符合这些理论预期,显示出大国扩张更多是边缘驱动的,远不如这些理论所暗示的那样有意。本文后面给出的数据表明,自1816年以来,有四分之一的大国扩张是无意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令人惊讶的过程,甚至在某些重大历史案例中?
本文区分了“有意扩张”(intentional expansion)和“无意扩张”(inadvertent expansion)这两个概念,有三个基本的论点。第一,当首都的领导人对国家或帝国边缘的代理人控制有限时,最容易出现无意扩张的机会。第二,这些边缘代理人从事未经授权的扩张的行为本身使首都的领导人难以放弃他们的领土要求。第三,与获得有关领土相关的地缘政治风险是决定领导人是接受还是拒绝其边缘代理人提出的领土既成事实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方法论方面采取了混合方法,提出了关于大国领土扩张的新的量化数据,表明无意中的扩张案例因其发生在对边缘地区控制力较低和地缘政治风险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而与众不同,并且进行了有关大国(俄国、日本和法国)无意扩张的成功(或失败)的定性案例,以展现缺乏边缘控制、对首都领导人的限制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的变化在产生无意扩张方面是重要的。本文主要有三个贡献。首先,本文介绍了无意扩张这一概念。其次,本文首次记录了自1816年到现在的所有无意扩张的案例。最后,本文借鉴了包括帝国史、厂商理论、行为经济和国际关系学等不同的研究,提出了无意扩张的理论。简而言之,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新的数据和新的理论。
国际关系中的领土扩张
在有关什么是大国的领土扩张趋势的讨论和辩论中,学者们给出的答案千差万别。尽管其答案富有价值和多样性,所有论证都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即扩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战略活动,取决于大国首都的领导人所做的决定。因此,这些理论并没有很好地解释无意扩张的案例。除了有关领土扩张的研究以外,还有关于领土冲突的大量文献,这些文献揭示了领土争端的种种原因,以及点出了边缘行为体的作用。然而,这类文献中大部分感兴趣的结果是冲突,通常用“军事化的争端”来衡量,不一定包含外国领土的攫取、占领或获取。这使得这些文献与研究问题并不直接相关,还让边缘行为体的作用不那么令人惊讶。
在更广的以领导人为中心的领土扩张文献中,还存在两个特例。第一个是关于“激进侧面群体”(radical flank groups),一种小型的非国家群体或组织导致的领土扩张。虽然这项研究十分重要,并且与作者的研究有很大的理论相似处,但还留有激进的侧翼何时何地要求领土,以及居于首都的领导人何时更容易接受或拒绝这些未能解释的变化。第二个是关于殖民帝国的“自主扩张”(autonomous expansion)。这一研究同样十分重要,但却将自主扩张的趋势归于海外欧洲帝国的独特治理结构,而自主扩张除了这些案例以外也能被观察到,这意味着这是有一套更为普遍驱动力的更广的现象。本文旨在对现代国际政治中的无意扩张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考察。
无意扩张的理论
首先,作者定义了“扩张”,即对外国领土的胁迫性获取,其目的是成为扩张国家的长期或永久性领土。在本文中,扩张包括武装征服或政治兼并等形式,这一定义故意排除了双方互相自愿交换领土、暂时性的领土获取、各式各样的国内扩张等情况。此处的主要区别是“有意扩张”和“无意扩张”。有意扩张是指,由国家或帝国的领导人计划和指挥的,按照计划实施的领土扩张。与其相反,无意扩张是,由处于国家或帝国边缘的行为体所计划和实施的,没有位于首都的中央领导人的授权的领土扩张。此处需要注意的无意扩张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已经有学者用“自主扩张”这一概念解释了欧洲帝国在没有得到中央许可的情况下扩张的趋势。本文在此基础上,旨在提出一种可以解释不同国家无意扩张的整体逻辑。在最基本的层面,包含未授权的边缘扩张和接下来的中央授权两个核心步骤。
理解未授权的边缘扩张最好的方式是“委托-代理问题”(principal- agent problem)。委托人是在首都的领导人,代理人则是处于边缘的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当首都的委托人下放一些做决定的权利给边缘的代理人时,风险的问题就会随之而来。由于代理人在帝国或国家的前线,能够接触到相关信息,因此显著的信息不对称更有利于边缘的代理人。并且委托人和代理人在有关国家和帝国安全政策方面,特别是领土扩张,有不同的偏好。就无意扩张而言,边缘的代理人比起首都的领导人在外交政策方面通常更加激进和扩张主义。有利于代理人的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分歧,再加上这些边缘代理人对领导人支持的期望,往往会产生“道德风险”形式的委托-代理问题,边缘代理人变得愿意承担比他们本来更多的风险。这导致他们在没有得到首都领导人授权的情况下,计划、执行并在许多情况下完全实施领土扩张。当他们有了新的领土所有权在手时,其就会迫使首都的领导人决定是接受还是拒绝部分或全部收购领土的既成事实。促进边缘扩张的关键因素是首都的领导人对其边缘代理人的控制程度。当首都的领导人对其边缘代理人的控制有限时,未经授权的边缘扩张就更有可能出现。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监督代理人行为的能力决定了控制的结果,通常是通过电报等快速通信技术。在更为现代的案例中,例如薄弱的军民关系也会导致不足的中央控制。
无意扩张的第二个步骤是随之而来的中央授权问题,当代理人把领土既成事实摆在领导人面前后,他们就需要做出是接受还是拒绝的决定。未授权的边缘扩张本身改变了既成事实,因此也改变了首都领导人的战略计算,这给领导人上了一道枷锁,三个原因使得归还这些领土异常困难。第一,未经授权的边缘扩张所带来的领土获取的沉没成本。当领导人意识到边缘正在发生什么,其代理人已经使用了国家或帝国的资源来征服领土或协商兼并,这些资源通常不可恢复,这一简单的事实鼓励授权领土既成事实。第二,未经授权的边缘扩张也往往会对首都的领导人产生国内政治压力,以支持他们自己的代理人和国民,无论谁发起的领土争端或他们可能有多么不择手段。这些国内压力即包含了精英,也包括了普罗大众,减少了领导人的选项,使得领导人命令立即撤离获得的领土十分困难。第三,首都的领导人面临接受领土既成事实的压力的原因是对国际荣誉和威望的担忧。边缘代理人在要求领土时,涉及到首都领导人和整个国家或帝国的荣誉和威望,从首都领导人的视角来看,这使得放弃领土和收缩变得异常困难。
但仍有一些变化需要解释,因为在一些情况下,首都的领导人事实上否认了他们的边缘代理人,并避免随后授权扩张。虽然有几个动机推动这些决定,但最为重要的是接受所带来的严重地缘政治风险的预期。当首都的领导人预期接受领土的地缘政治风险相对较低,他们更有可能授权扩张。反之,他们就不太可能授权领土的获得。然而历史上仍有大量的案例显示领导人会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得到领土,作者认为无意扩张与这些案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无意扩张不是首都领导人所计划的,鉴于这些领导人对这一进程几乎没有控制权,而且他们几乎没有机会避免不利的后果,在线全职美工也几乎没有机会为这些后果做好准备,因此他们往往很难为这些领土收益付出潜在的严重地缘政治代价。
图片
图1:无意扩张的理论
无意扩张的模式,1816-2014
本文作者汇编了从1816年到2014年的所有大国领土扩张的案例。数据分析的单位是成功的大国扩张,所以即便是美国在1818年侵略佛罗里达时耗费了几个月,也只把其当作一个单一例子。为了被收录进数据库中,扩张观察需要满足以下五个标准:(1)获得的领土需要是国外的 (2)该领土不能是无法居住或无主地 (3)必须是胁迫性获取 (4)获取不能是有意的临时性的 (5)获取必须是成功的。在量化的部分,由于没有成功的案例,在历史记录中很难观察,所以进行了排除,但在案例部分,作者考察了法国在东京(越南)的失败案例。通过收集的数据,作者发现在251个案例之中,有55个案例是无意扩张,占总体的22%。其中,9个大国里有6个(法国、德国、日本、俄国、英国和美国)参与了无意扩张。作者发现无意扩张的发生地区、发生时间、国家的实力、国内政体等有很大的不同,展现了大国无意扩张的丰富多样性。
比起在案例中观察到的多样性,可能更为重要的是什么使得这类型的扩张与众不同。作者认为当首都的领导人对边缘的代理人控制程度最低,且在地缘政治风险最小的条件下,无意扩张最容易发生。为了考察中央政府对边缘的控制,作者对所有的扩张观察进行了二分法编码,即领土在获取时是否有连接到全球电报网络的电报站。为了考察地缘政治风险,作者也对每一次扩张的观察进行了二分法编码,以确定其是否涉及重大风险。作者认为以下五种情况时领土扩张是有风险的:(1)领土扩张延伸到另一个大国的领土,(2)领土扩张延伸到与另一个大国的国界相邻的领土,(3)领土扩张延伸到与另一个大国结盟的主权国家的领土,(4)领土扩张违反了与另一个大国先前就有关实体的领土完整达成的协议,(5)领土延伸到一个区域大国的领土-一个没有达到大国地位门槛的相对强大的国家。如图2所示,数据表明,在该地图有电报站的时候,约有8%的扩张是无意的,而没有电报站时,约有38%的扩张是无意的。在风险方面,在涉及风险的案例中,大约9%的扩张是无意的,而在没有风险的扩张中约有32%是无意的。这些差异是巨大的且在统计学上有重大意义。
图片
图2:电报、风险与无意扩张
本文的数据还有以下三个局限。第一,由于只包括领土扩张的成功案例,数据就被压缩成一个单一的观察过程--未经授权的边缘扩张和随后的中央授权--每个过程都有不同的逻辑,最好分别进行分析。第二,作者的目的是为无意扩张理论的一些可观察的影响提供经验支持,而不是直接检验其核心主张,也就是说,数据中观察到的变化是在无意扩张和有意扩张之间,而不是在成功和失败的无意扩张之间。第三,这些数据只显示了输入,如电报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存在或不存在,以及最终的结果,即无意扩张,并不涉及因果链中的所有中间步骤。对整个因果链进行更全面的考察,并直接比较成功和失败的无意扩张,是以下定性案例研究的任务。
大国中的无意扩张小程序美工
在定性研究方面,作者主要采用了比较方法和过程追踪。首先,作者通过对不同案例(成功和失败)的控制性比较,以显示出结果会随着理论所强调的关键性解释变量而变化。其次,在每个案例中,作者还通过过程追踪来提供论点的基础证据和实践中的因果机制。三个案例中包含了两个成功的案例(1864-1866年俄国在浩罕汗国和1931-1932年日本在满洲)和一个失败的案例(1873到1874年法国在越南东京)。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之前还需要强调两点。第一,此处的三个案例都是通过武装征服,尽管定量分析中包含了政治兼并,但是这次为了方便不同案例之间的比较,所以只限于武装征服。第二,三个案例中的两个对边缘代理人的控制缺乏是在于时间和区域的技术限制,而在满洲的日本则是源于病态(pathological)的军民关系。
1. 俄国在浩罕汗国1864-1866
跨境美工俄罗斯帝国在1864年到1866年间获得了浩罕汗国的奇姆肯特和塔什干。这些城市的征服都是由俄罗斯帝国军队中的米哈伊尔-切尔尼亚耶夫中校独自计划和实施的,他既超越(奇姆肯特)又无视(塔什干)位于首都圣彼得堡上级的命令。由于缺乏与前线快速沟通的方法,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及其帝国内阁对边缘代理人的控制力很低。切尔尼亚耶夫未经授权的扩张限制了领导层的决定,由于沉没成本和对俄罗斯荣誉的担忧,这鼓励他们接受奇姆肯特和塔什干。获得这些城市的地缘政治风险也很低,当地军队并不是俄国的对手,并且英国的反应也很平淡。因此,如理论所预期的那样,本案例的结果是成功的无意扩张。
2. 日本在满洲 1931-1932
从1931到1932年,日本从中国得到了满洲。满洲的获取主要由关东军的中层军官计划和精心策划的,以反抗在东京的高层。由于对日本军队薄弱的文职控制,东京的领导人对于满洲前线的代理人的控制程度很低。考虑到归还所带来的沉没成本和严重的国内政治风险,由关东军引发的未经授权的扩张同时限制了东京的领导人归还领土。地缘政治风险初看很高,但是最终证明是可以管控的。在满洲的中国军队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俄国也不干涉,其他大国的反应也较为平淡。回了应对早期的地缘政治风险,日本领导人一开始试图控制关东军的前进。但他们控制的努力地缘风险是可控的这一事实明了之后,就有所松懈。这一案例在两方面支持了无意扩张的理论,展示出当地缘政治风险较高时领导人会拒绝接受既成事实,而一旦地缘政治风险变小时,他们就不再那么反对。
3. 法国在越南东京 1873-1874
1873到1874年的法国克制了其没有获得越南北方的东京地区。最终失败的征服是由法国海军军官独立计划和实施的,违反了首都巴黎的直接命令。巴黎的领导人对其在东京的代理人的控制弱,电报联系是在巴黎和交趾支那,而不是东京本身。未经授权的边缘扩张还导致了一些归还东京的障碍(大部分是沉没成本)。然而,由于法国领导人在欧洲的脆弱地位和对德国和英国会如何回应的深深担忧,获得东京的地缘政治风险过于巨大。因此,本案例的结果如理论所预期的,是一个失败的无意扩张。
结论
尽管无意扩张具有历史性,但无意扩张至少在两个方面仍然具有相关性。第一是关于征服衰落中无意扩张的作用。尽管还有小国的小范围的领土获取还在继续,但是大国主导的大规模征服正在变得越来越少。这背后有许多原因,并且由于全球沟通科技的提升,国家在外交政策决策方面变得越来越集中,无意扩张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虽然很难判断无意扩张在多大程度上对更广的征服衰落有所贡献,但其不可能没有任何作用。第二点的现代相关性是无意扩张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特别是在小国之中。从数据来看,自1950年来的征服尝试中有20%涉及没有领导人许可的军事行动。
本文的论证和证据也对国际关系理论有重要含义。第一点是关于如何理解大国领土扩张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国际关系中大部分关于领土扩张的理论认为是领导人基于战略考量作出了这些决定。无意扩张理论并没有完全抛弃领导人在这些决定中的作用,但由边缘代理人所做的初期扩张决定,以及他们的行为对领导人施加的重要限制,提醒着我们边缘的行为体也经常影响外交政策。第二,本文的论证和证据也对我们如何看待国家战略有重要的含义。许多国际关系理论把领导人描述为战略性的角色,通过积极地指挥国家机关来满足他们的安全需求和实现国家利益。无意扩张的理论并不质疑领导人作出战略决策的能力,但把国家安全战略描述为临时和偶然的,对外部事件的反应是被迫的而不是积极主动的。第三个理论含义与国家整体这一想法有关。许多学者认为国家是单一行为体,本文的论证和证据证明国家整体这一想法是局限性的。如果不把国家整体这一假定放宽,许多大国的领土扩张是无法理解的。在政策方面,本文的论证和证据证明实践者应该谨慎地解释对方的行为。
词汇积累
有意扩张
intentional expansion
无意扩张
inadvertent expansion
自主扩张
autonomous expansion
委托-代理问题
principal- agent problem
译者:黎开朗,国政学人编译员,早稻田大学亚太研究科硕士研究生,研究兴趣为联盟政治、东亚安全和国际关系理论。
校对 | 信思涵
审核 | 丁伟航
排版 | 刘力凤
本文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联系方式:451255985@qq.com,进行删除。